【喜迎二十大】:招商十年 滋味难言

2022-09-16 09:37

城市发展见今朝 辉煌喜迎二十大

产业升级加速跑 中国制造万里行

招商路上不掉队 实体经济创佳绩

天下招商一家亲 同心共筑中国梦

时代变迁,恍如隔世。入行至今,弹指一挥间,便是十载有余。 

十年前,扫楼找企业,十年后,大数据招商;十年前,不吐不快,十年后,不学不行。

十年前,凭感觉谈项目,十年后,用经验讲招商。十年前,练功,十年后,入局…… 

招商十年,沉浮变迁。惟有革故鼎新,方能砥砺前行。 

感知企业冷与热

产业更替 转型升级

这一路走来,行业洗牌,技术更替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新兴产业与日俱增。而地方发展的密码,正是藏在企业兴衰里,有危也有机。 

十年间消失灭迹的企业,不是产业落后,而是没能及时拥抱技术变化。反而,经历过研发、测试、试产、量产的技术革新后,才能锋芒毕露、与时俱进。 

以手机为例,面对智能化的大变局,有的企业抱着传统思维,固以为自身还能维持市场份额。谁知瞬息万变,一些功能机被抛弃出局。当想转智能机时,被甩了十八条街,时间已经不允许回到市场一线。 

以前,企业选址找个“面积够用、交通便利”的地方,搞生产就完了。一个普通的选址企业,可能在附近看看就能定下来。 

现在,投资企业不单是考量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还注重上下游供应,甚至要求“高质量”的配套,蒸汽、隔油池、无尘车间……不得不说,提出的要求非常“到位”,这让招商引资相当难做了。 

显然,一间“空房”拎包入住式的企业,基本不再出现。对招商而言,划一块地等着企业投怀送抱的时代,一去不复返。现在招商竞争激烈,企业一天之内,收到的邀请考察不是少数,考察后直接“打分”评估。 

所以说,各地方招商引资绞尽脑汁,想方设法将项目留在自己的“地盘”上。面对各地招商单位的“攻势”,企业反而越来越“冷静”。 

企业投资生产上的升级,不得不让招商方式转型。 

深知招商苦与乐

源头活水 顺势而为

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。 

经历过招商容易的时代,当然这不是最好的。后来,各地竞争激烈“打乱仗”,谁也不好招商,这也是不正确的。但当“投资转型”和“招商转型”都升级的时候,当然也不轻松,但也不会落后。 

站在时代转角处,方式比机遇更重要。毋庸置疑,技术革新的浪潮永不停歇,产业发展的脚步跨越云海。一场招商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,顺势而为赢得先机。 

十年前,刚做招商工作,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利,十几个小时的火车,倒车三四次是常态。大多数都不在单位,而是在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到处跑,习惯于办公室放出差用品包,随时准备出发。 

早上追着飞机跑,中午追着火车跑。顶着烈日炎炎,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扛着寒风凛凛,往返于拜访客商的路上,拿着浑身解数,积累起人脉与圈子。 

项目落地后,要跑手续;项目开工后,要跑现场;项目建成后,要跑生产车间。哪有什么“一网通办”,一个不同的优惠政策,需要不同材料做支撑。 

那时候找项目,多少是经历过“宁伤身体不伤感情”的应酬式招商。当中央“八项规定”执行后,不再是只要能招来商、引来资,花多少钱都批复的状态。 

但是,招商引资难不是归咎于“八项规定”,而是经济形势复杂、市场供需变化,产能过剩、土地不足。再加之,环保要求拔高,再好的项目,环评、安评不达标,绝不入驻。 

各种条件被限制,那项目怎么找?去哪里找?花时间找的项目,为什么都不靠谱? 

没错,项目是稀缺的,招商引资信息战就打响了…… 

挖掘项目信息成了“重头戏”,从市领导到部领导,甚至连公安、法院、检察院都有招商任务,摊指标、抓排名、搞奖惩。 

这种缺乏配合的单打独斗,导致招商工作浮于表面,陷入“走访——合影——记录”的打卡流程,一度在“弊大于利”的声讨中,淡出了招商人的视野。 

随之而来的是,产业链招商、互联网招商、对赌招商、资本招商等创新引资方式。在创新模式与思维转变的涌现下,这些模式成为招商引资“弄潮儿”,也逐渐被认可和重视。 

随着人到中年,枸杞和保温杯成了“标配”。正是有了坎坷与磨砺,才能见到另一边的迷人风景,龙头企业落地、配套企业成长,隐形冠军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而来。

得知质量优与劣

小鸟成群 百鸟朝凤

经过十年时间,只重数量不重质量,“大水漫灌”式的招商引资,难以浇灌出优质的项目。盲目跟风上项目、拉投资,“捡到篮子里都是菜”,反而可能给自身发展埋下隐患。要知道,今天的项目结构,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。 

其中,总看到招商人“白加黑、5+2”的围着企业转。实际上,到年底一盘点,真正能够做到签订合同,资金到位、项目落地的没有几家。 

这就说明,招商引资是一门科学,来不得半点虚假。认准的项目不遗余力地拿下来,千万不能看签了多少份协议,不要看握了多少次手。一定要拧干水分,看项目的落地量。 

所以,不要看企业说什么,而要看企业有什么。有些企业表面上风风光光,其实连最终投产的机会都没有。更有甚者,在正式投入市场之前,就已经凉凉。 

如今,招商引资不只看规模大小,更要看质量优劣。 

不一定要把目光停留在一线城市,奔波在北上广深“狼多肉少”的空间里,而是深耕主导产业细分领域,拓展产业链上领袖企业。按照强什么增什么、差什么引什么,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,让更多项目在产业链上“加好友”。 

尤其,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。这意味着,招引和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或将成为招商引资的下一个主战场。 

就地方而言,无论是先行军,还是后进生,招商引资遵循“先小后大,先低后高”的原则。 

先有“小鸟成群”,最后才能“百鸟朝凤”,开始必然存在低附加值的产业,经过不断招引培育,逐步把产业层次做高,把产业链做长、附加值提升,地方发展空间才能广阔。

结语

走在招商前线,没人是一座孤岛。 

遇见同行者,眼前便是星辰大海。 

十年招商路,时间是最好见证者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招商引资政策
  • 工业用地信息
  • 厂房租购平台
  • 其他招商信息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
    政策下载
    在线咨询
    电话沟通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168-6016
   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

    提交表单获取招商政策汇编

    内容纠错

    提交

    最后一步,关注招商要参

    最新政策 | 产业周报 | 榜单排行 | 招行干货

    各类一手资讯,你想看的我们都有

    扫码或微信搜索“招商要参”,关注公众号